天才一秒记住【思维小说】地址:https://www.swxs.cc
这种异乎寻常的淡定,会让部分观众瞬间产生疑惑和一丝不适:“他刚经历了那么可怕的‘梦’,怎么就这反应?”
这种不解恰恰是导演意图所在,后续镜头紧接着就解答了疑惑。
一个过肩镜头扫过陈光的书桌。
桌上堆满了《量子力学导论》、《等离子体物理》、《异常大气现象研究》等书籍,笔记本摊开着,上面画满了复杂的公式和球状闪电的形态结构草图,墙壁上也可能贴着一些模糊的闪电照片或新闻报道的剪报。
此时,室友刚好推门进来,很自然地说一句:“陈光,醒了?又熬夜看那些‘闪电’资料了?”
另一个室友一边整理书包一边头也不回地接话:“他哪天不是这样?都快走火入魔了。
陈光没有回答,只是几句来自主角的内心旁白,揭露了后续电影的核心基调——
那个雷雨之夜不仅是我的生日,更成为彻底重塑我人生的新生祭坛。
正如父亲所言,我终究“迷上了”
那道毁灭一切的红色幽灵,从此踏上穷尽一生追寻球状闪电的“美妙”
人生之路。
“美妙人生的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
,第一次点题。
台下的全球电影人看得入迷,但也不乏看得疑惑的,这不是路的水平啊?
即便是一部普通的商业科幻,也不会在开场只抛下这么一个颇为哲学意味的诱饵,何况在先导和预告片中那么精彩的花絮?
只有极少数的顶级导演,或多或少能够窥见他的某些意图。
伍迪艾伦扶了扶标志性的黑框眼镜,开场的家庭对话对他来说太长,简直像一部平庸的家庭伦理剧,那个父亲的喋喋不休令人出戏。
但一直到球状闪电的出现,他才明白这是用平庸建立起日常感,来衬托其后的超现实灾难。
至于辛柏青醒来的平淡处理,才真的令他拍案叫绝—:
真正的创伤不是一场噩梦,而是你永远无法醒来的日常,这家伙在用科幻外壳讲述一个存在主义悲剧。
北野武这位暴力美学的继承者,则更加对这种安静的死亡赞赏有加。
真正的暴力不是表面的血肉横飞,而是将巨大的毁灭和悲伤,压缩进一种绝对的沉默和日常里,那个男孩之后一生的时间,都将被凝固在这个雷雨之夜了,这种平静下的绝望,比任何嘶吼都更有力量。
普通观众也许看不到这些,但不妨碍他们带着抛出的钩子继续观影,因为剧情足够流畅、视效也足够精尖。
镜头切转,大二暑假的陈光为了解决自己的学杂费,回了一趟家,他准备把那个很久都不敢对面的老宅租出去。
回到家里已经天黑,晨梦犹在,眼前的景象似乎也被留在了那个生日的雨夜,似乎没有太大改变。
这不是文学意义上、电影艺术意义上的没有太大改变,而是……
是确实没有太大改变,有注意细节的观众们很快发现了这一点:
镜头下特写的桌面都不曾有太多灰尘,这是未知的线索,还是电影的漏洞?
辛柏青饰演的陈光和现场所有观众一样也陷入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狐疑,他继续四下打量这栋承载了美好童年和可怖创伤的老宅,越发觉得自己好像在迷雾航程中看见了某些暗礁。
紧接着从灰尘的细节开始了一段长镜头的独角戏,仿佛带着观众进入了解谜游戏中:
陈光拧开水龙头,关了两年的铁管龙头,流出的应是充满铁锈的浑水,但现在流出的水十分清亮;
桌上有个倒扣的玻璃杯,他在走之前明明是正放的,只是手里行李太多打消了念头,现在却像是妈妈在家随手解决了一件小事,把它倒扣避免落灰了。
电影的背景音乐突然从生活叙事的节奏进入一个低沉、不详的背景音,陈光开始收拾父亲的三流画作。
节奏平缓,色调灰暗,画作内容沉闷。
当他从书架底层抽出一幅面朝下的画时,银幕上出现一个快速的对比剪辑:
画中的水塔特写、陈光震惊的脸部表情特写,乃至他猛地抬头望向窗外。
远处,一座真实的水塔漆黑剪影矗立在雨夜中。
观众们通过简洁的镜头语言对比,和片中的陈光一样均猛地意识到——
这座水塔是他离家后才建成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