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思维小说】地址:https://www.swxs.cc
丁仪说完便闭口不言,只是静静地看着陈光,用只有他们两个人才能意会的眼神进行交流。
没错,陈光想起了父母以及郑敏的“灵魂”
。
康明中校有些惊疑不定:“是不是有些太唯心了?雷球没打中就因为我没看它?”
“这是哲学,你们军人也应该看看哲学。”
丁仪继续混不吝。
陈光苦思,康明疑惑,只有林云兴奋:“再试一次,我们研究一下概率电子云的物理形态吧,说不定会有大发现。”
丁仪摇头:“不可能。
量子态只在无观察者的情况下呈现,观察者一出现它就坍缩为我们的经验现实,我们永远不可能见到概率云。”
“像之前发现宏电子一样,用超高速摄像机呢?”
康明道。
“中校,你对观察者的理解不够。”
丁仪不是很有耐心地跟这帮在他眼里物理能力只有中学到博士级别人解释:
“摄像机也是观察者,即便它们本身没有意识。”
陈光感觉自己抓住了某个破绽:“既然如此,那球状闪电周围的一切都可能成为观察者了?”
“就像在摄像机的感光系统上留下自己的影像一样,球闪在空气中留下电离痕迹,所以空气是观察者;它们发出的光对植被产生影响,让砂砾尘土位移、飞扬,所以它们也是观察者?”
“既然有这么多观察者,不应该依旧坍缩,从而百发百中吗?”
这也是电影宫前的观众,以及未来这部硬核科幻的影迷们的疑惑。
之所以硬核,就因为从丁仪出场开始,这位中国导演就一直试图在剧情中穿插着对前述异象的科学解密,形成逻辑闭环。
丁仪微笑:“观察者也有强弱的区别,摄下影像和人眼观察类似,是一种主动的信息刻录与确定,是强观察。
但砂砾尘土之类仅仅是物理位移,是弱观察。”
陈光突然反应过来!
难怪之前在做宏原子的观察实验时,丁仪要求在实验室中加装四台无死角的监视器。
原来这位诺奖级别的物理学家仅仅在自己描述过前苏联3141的球闪杀人事故后,就推测出它可能具有某些量子理论的特性了。
无死角的监视器,就是为了作为观察者出现,避免球闪再发生穿墙杀人的意外和惨剧。
陈光感觉距离解开那些看不清的迷雾的日子愈发近了,有些感慨道:“玄妙地叫人难以相信,科学有时候听起来像是迷信。”
林云适时地讲了个冷笑话:“幸亏爱因斯坦已经死了。”
丁仪大笑,陈光摇头。
电影宫影厅中的西方人也有听得懂这个梗的,发出一阵哄笑。
丁仪这位量子力学物理博士所谓的“坍缩态”
、“观察者”
等理论,是波尔等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的主要成果。
他们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概率性的,并不存在一个独立、确定的现实。
但爱因斯坦不同意,他认为物理定律应该是确定的、而非概率的,据此说了一句流传很广的名言:
上帝不掷骰子。
从丁仪的定性和引入的“观察者”
这个概念开始,人类历史上那些偶然遇到的飘忽不定、行踪神秘、穿墙而过的球状闪电都得到了解释。
这很可能是因为当时目击者处于一个宏电子的概率云中,他或她偶然的观察,使球状闪电的量子态突然坍缩。
天才物理学家丁仪提出了自己的判断,随后的三天实验时间里,球状闪电的宏观量子效应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